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残障孩子的好妈妈 再还“妈妈”一个吻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命运曾残酷地把她抛进痛苦的深渊。然而, 她以女性特有的坚韧与执著,驱散心中的阴霾,让阳光重新照进生命。 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当看到一个个需要关爱的残障孩子,感受到曾与她一样挣扎在绝望边缘家庭的无奈时,她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帮助他们凤凰涅槃,让那些折翼的天使重新振翅高飞!10多年来,她走过了一条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之路。从坚韧执著带女求医求教到决然笃定扶助残障儿童,她实现了思想和境界的飞跃,书写了人性与人生的大爱!她叫李颖,市爱心启智园园长,是160个残障孩子的妈妈! 她的事迹,在社会上广为传颂,也得到了我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前不久,市委书记张铁民在她的来信上作了这样的批示:“这是一位残教工作者感人的来信,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我们全社会都应关心残障儿童的成长,支持残教事业发展。 用坚韧执著改变女儿命运 李颖原是阜新市煤炭博物馆的讲解员,性格开朗、为人和善。如果19年前女儿不是早产,如果女儿像同龄的孩子一样健康,李颖的人生轨迹应该像她的同学们一样,有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过着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然而,女儿18个月时,医生的一纸诊断打碎了她的梦,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本尘封的日记,多少年来,李颖不敢去触及过往的岁月,她害怕,因为那段记忆曾是她生活中最想逃避的艰难岁月。 1996年,女儿的降生为李颖一家带来了无数欢乐。然而,好景不长,女儿一岁半时抬头还有些吃力,两岁半了还不会走路,一直4周岁还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医生的诊断如晴天霹雳,把李颖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女儿因早产而导致脑瘫。 看着这冰冷的诊断书,望着女儿天真无辜的眼神,李颖心如刀绞:“老天哪,你为何对我如此不公!” 那种痛,撕心裂肺、刻骨铭心。即便是现在,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李颖还会感到内心一阵阵抽搐、 紧缩。 在经历了最初的痛楚后,李颖最多想到的是这样一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此时的她,主意已定:打起精神,不遗余力给女儿治疗,哪怕用一生的时间。 从那时起,李颖不顾家人劝说辞掉工作,四处借钱,执著地带着女儿求医问药,开始了女儿艰难的康复之路:阜新没有专门的康复机构,她带女儿来到沈阳。费用昂贵掏不起,她就买来特殊教育方面的书籍埋头苦学,自己摸索着对孩子进行发音和肢体训练。她只有一个信念:要让女儿能够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玩耍。 然而,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2002年,因为对孩子的康复、教育产生分歧,李颖和丈夫劳燕分飞。那是一个寒冬的早晨,天上飘着零零星星的雪花。走出法院的大门,李颖感到了彻骨的寒冷和无助——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孩子的未来只有她这个母亲独自支撑了!为了生计,李颖在课后班当硬笔书法老师;为了孩子的康复,她带着孩子爬楼梯、做仰卧起坐,拍球、做舌操、练习写字。由于女儿先天发育不良,写字时颈椎直立始终困难,她就拽着女儿的小辫儿,含泪教她握笔;训练走路时,儿的腿无力走不稳,她就反复领着她爬楼梯,女儿的手破了,腿肿了,她的心在颤抖……功夫不负有心人。6岁的时候,女儿终于会走了!看着女儿独立迈出脚步时摇摇晃晃的身影,李颖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她顾不得周围人诧异的目光,抱着女儿放声大哭……女儿迈出的一小步让李颖看到了希望,也更加坚定了她让女儿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的信心。之后几年,她送女儿去学画,让女儿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培养兴趣爱好;她带女儿主动接触其他小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让女儿学会坦然面对他人异样的目光;她告诫女儿:身体的残缺,要用智慧来弥补。 伴随着泪水和汗水,李颖的付出收获了令她欣慰的果实,如今, 已经19岁的女儿不仅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而且性格开朗阳光,乐于助人。她现在已成为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的学生,还被省残疾人游泳队选中,进入沈阳体育学院进行集中训练。 以大爱和责任书写传奇 女儿的成长历程使李颖积累了丰富的残障儿童康复经验,也使她接触了不少与她有类似痛苦的家庭。她了解到,有很多残障儿童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困顿及对未来的茫然,错过了患儿最佳康复时期,这样的孩子,真正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为此她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残障孩子在最佳时间内得到康复治疗?如何帮助残障孩子的家庭摆脱绝望?2005年初,李颖在街头发现一对年轻夫妇领着一个明显有智力缺陷的孩子,边走边吵。瞬间,一种伤感涌上心头,在带着女儿求医的过程中,那无数嘲笑怜悯的目光,那拒绝回避的冷漠,那求助无门的绝望,还有2002年走出法院那个早晨的悲凉……所有残障儿童家里的不幸,她都感同身受。 也就是那一刻,李颖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创办阜新自己的康复机构,让更多的残障儿童得到康复治疗,让更多和她一样的家长看到希望。 2005年9月5日,李颖说服了母亲,借了6000元钱,租了一处住宅楼,开办了阜新市爱心启智园。这是我市第一家集保育、教育及康复训练为一体的专业教学康复机构。 开始真的很难,充其量叫个托儿所吧。一无资金, 二无经验,入园的孩子只有4名,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障。每人只收300元费用, 特教老师根本聘不起,姐姐李静心疼她,放弃自己的事业成为她的帮手。各种康复训练设备和学习教具买不起,她就从市场上找木工师傅做一些简易的训练器具。 李颖把启智园当成了她真正的家。清晨,她去买菜,张罗一天的伙食;夜晚,她要哄孩子们睡觉;孩子们发烧感冒,她哄着孩子把药喝下去;孩子们尿床,她得去洗床单……她和几个孩子同吃同住,搂着他们睡了3年,说“相依为命”很恰当,孩子们都管她叫“妈妈”。 生活的艰难不足惧,孩子们的功能康复训练是要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的。为此,她先后去沈阳皇姑区启智幼儿园请教,去营口特殊师范学校购买专业教材,去南京特殊师范学院进修学习。 智障孩子的语音训练最费心,有的孩子连最简单的句子也说不出来,她就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边地教记得在教孩子们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1、2、3、4、5时,有的孩子不愿说 “4”,想跳过去,她就在 “4” 的卡片下面放瓜子、巧克力等小食品,作为奖励诱导着孩子说。当孩子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李颖激动得跳了起来,那高兴劲不亚于孩子的亲生母亲。 家长们信任她,送到她这儿的孩子越来越多。2007年,在市委、 市政府的关心下,市残联为她们免费提供了康复训练基地和教学环境。 2007年6月30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李颖清晰地记得, 清早,她和孩子们特意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兴高采烈地搬进了位于细河区丹阳街的康复训练基地,并正式命名为阜新市启智园,成为阜新市第一所民办公助的专业康复训练机构。阜新市启智园开始呈现勃勃生机,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她更忙了,忙得像个陀螺,一天到晚总是在旋转,但她乐此不疲, 因为她有了新的憧憬,看到了新的希望。 从2007年到2012年,阜新市启智园从康复设备、教育环境和师资力量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几年的时间里,经过孩子家长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从内蒙古、吉林及省内各市慕名而来,李颖的大家庭成员从最初的4个孩子增加到了160人,其中最小的18个月,最大的20岁。更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启智园承担了国家对0-6岁贫困脑瘫儿童、智障儿童、听障儿童、孤独症儿童的4个抢救性康复项目。这不仅是社会对启智园的信任,更是对它办园多年成绩的充分肯定。 树立起新的目标与方向 “每一个残障儿童家庭,都有一种难言的苦衷。而我努力的目标, 是帮助这些孩子回归社会。” 说到市爱心启智园的发展方向,李颖神情坚毅。 如今走进位于市残联的爱心启智园教学训练楼,你不能不为这里的教学环境眼前一亮,不能不为这里发生的故事心生感动:场地上,体训老师正在训练孩子做各种运动,仰卧起坐,伸腿弯腰;教室内, 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分别进行画画、写字、语音、唱歌等教学内容。那柔和的话语,那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讲解,是世间最动听的 “天籁”。 目前,爱心启智园有教育训练场地300平方米,拥有感觉统合、PT (物理治疗)、特奥运动项目及以潜能开发为主的特色课程等一系列训练器械和设备,有体训、个训、语训和音乐、美术、康复指导员等8名专业的年轻教师和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可以为孩子们在精细动作、粗大运动、语言、感知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交往六大领域进行教育康复训练。此外,爱心启智园以系统、科学、创新的教育康复训练方法为指导思想,开设了ABA(行为分析)、奥尔夫音乐、游戏治疗和针对不同儿童开发潜能的包括轮滑、架子鼓、乒乓球、电子琴、绘画、电脑等在内的特色课程,为孩子们的教育和康复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近年来,爱心启智园已先后输送4名听障儿童进入到普通小学学习。 除了在启智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外,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外界,享受生活乐趣,李颖经常带他们外出 “开眼界”,公园、海边、广场,处处都留有他们快乐身影,今年 “六一” 儿童节,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她们带着孩子来到阜新酷贝拉职业体验馆,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职业,体验科技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主动走出自己的内心小世界,他们学会了热爱生活,性格从孤僻变得开朗,一个个残疾家庭也多了许多欢声笑语。 “让残障儿童像普通孩子一样融入社会生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家长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的希望、目标与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颖去深圳学习时看到,一些残疾青少年在老师的帮助下编织各种手工作品,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掌握了一门技术。李颖深受启发,回来之后就开始教园里的孩子们做手工,学技能。 这些残障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差,教他们手工及文化课的难度可想而知,李颖却说,只要有耐心,就能教好这些孩子。她和老师们一起手把手地教他们做手工,一次不会两次,两次不会三次、十次、百次……如今,已有5名12-16岁的孩子学会了手工编织。而且这些手工编织品造型精致、时尚,在今年 “助残日” 义卖活动中,他们带去的手工编织品很快被抢购一空。 “我们正在为孩子们选更多适合他们的项目,帮助孩子们就业, 让他们在有事可做的前提下,参与社会生活,增强生活信心和人格意识。” 让李颖十分感动的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市残联及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她一直向往的 “阳光家园” 已经建立起来,这里主要对16岁以上智残青年进行日间照料、托养、技能培训、康复等训练。 然而,李颖心中还有更大的梦想。她说:“我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将启智园建成集康复教育、职业培训、就业工厂为一体的帮残体系。小一些的孩子能在这里得到康复训练;大一点的孩子,使他们能得到日间照料、托养、技能培训;能让残障人群在这个‘庇护港湾’ 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基于这一想法,2015年10月20日,李颖给市委书记张铁民写了一封信,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我市残障儿童教育康复工作的现状,表达了要以自己的力量推动残障儿童康复发展的决心,她说,“多年带女求医以及康复训练的亲身经历,使我深知家有残疾儿童的不易与艰辛……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残障儿童,并伸出援手提供帮助,多去看望他们,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光芒,让他们生活得幸福而有尊严……”张铁民对她的来信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着手做好调查分析工作,关心残障儿童的成长,支持残教事业发展,迅速掀起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残障儿童的高潮。 从2005到2015,十年的风风雨雨足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些事——李颖和她心爱的启智园都变得强大了。李颖说,她要在阜新乃至辽西树立一个品牌,让更多的智障残疾儿童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期待,我们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 “折翼天使” 在启智园里丰满羽翼,振翅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