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的时候,用工荒就开始像传染病一样,不断蔓延,特别是在餐饮业。一些用人单位开始提高员工的薪酬,以期能招到更好的员工,留住人。
月收入近2000元
服务员仍少人问津
随着年底用工高峰的来临,众多餐饮企业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张贴招聘广告。为了招聘到服务员,各餐饮企业也是颇费心思,除了增加底薪外,还有饭店打出了“包吃包住、带薪月假”等优惠待遇。
“我们的服务员最高月收入能达到2000元,但应聘者还是寥寥无几。”11月20日,一位正在市劳动力市场招服务员的饭店女老板这样无奈地说。
近年来,季节性的“用工荒”成了让服务型企业发愁的全年性难题,它正迅速地蔓延至每年、每季甚至每天。“服务员,一年到头都缺人。”解放大街北侧的一家餐饮机构老板说道。
其实,这种无奈岂是这两位老板独有,连日来记者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服务员的短缺正演变为阜新餐饮市场一种传染性的“饥荒”。
开了近20年饭店的老王说,“2008年以前服务员月薪多在八九百元,那时招聘服务员还可以挑挑个头、长相什么的。2008年以后,因为缺人手,服务员工资涨到1000元—1200元,去年则达到了1400元。现在,底薪都得在1500元,可还招不上来人。”老王也坦言,再涨,就有点撑不住了。
“招聘服务员1500元/月+瓶盖、传菜员1200元/月、包吃包住……”走上阜新街头,大大小小餐饮业橱窗上不时会出现这样“招聘”的字样。
住宿和餐饮业人力资源需求
排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第一位
过去在用人岗位排行榜中服务员是不被重视的,可近几年来,招聘服务员的单位和人数上升到了用工榜的前列,服务员出现了奇缺现象,而餐饮从业人员,几乎一直在行业招聘需求排行榜中列前3位。往年季节性的“用工荒”开始逐渐成了让服务型企业发愁的全年性难题。
11月18日,市就业服务局为记者提供的《阜新市2011年10月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用数据佐证了上述现象:刚刚过去的10月份,进入我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的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总需求为4963 人,市场总供给(即求职人数)为4150人。从产业需求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依然是我市人力资源需求最活跃的两大产业,第二产业需求人力资源1767人,第三产业3156人,分别占市场总需求的35.60%和63.59%。
从行业需求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占据我市人力资源需求较大行业前3名。住宿和餐饮业用人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35.89%,批发零售业用人需求为26.01%,制造业为24.66%,合计占总需求的86.56%。从职业需求情况看,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其他这三类人员,分别占需求总量的37.30%、32.22%和11.71%。
这些都是市场的需求。
反过来,从求职者来看,16—4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求职总数的94.80%。其中,24 岁以下的占31.52%,25—34 岁之间的占20.89% ,35—44 岁之间的占42.39%。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看,具有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文化程度的求职者是求职队伍的主体。其中,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395人,占人力资源供给总量的33.61%;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624 人,占人力资源供给总量的15.04%;大专文化程度的1026人,占人力资源供给总量的24.72%。也就是说,求职者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了求职者的三分之一还多。
枯燥的数字直白的告诉我们:供求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劳动力短缺的发生更多地来自于结构性的原因。
“端盘子”
离80后、90后的生活目标太远
“我们这儿的服务员大部分月薪都在2000元左右,有的更多,也和白领有一比了,但是愿意干这行的还是少。”开发区一家中档饭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招服务员的待遇是:1500元底薪+绩效+提成。“别说来应聘了,条件贴出一礼拜了,才有俩人来问问。”
“2000元的服务员和1500元的网管,我会选择后者,因为后者的接触面更宽,也更有发展。”来自阜蒙县于寺镇的90后小丽刚从饭店服务员跳到一家网吧当网管。在她看来,服务员的活儿又脏又累的辛苦不说,发展空间也有限,还常常被人“瞧不起”。小丽的想法和很多80后、90后择业时的初衷是一样的——在许多人眼里,服务员没出息,只是“快速就业”的无奈之举。所以,一旦碰到“好活儿”他们便会跳槽走人。
采访中,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从事服务行业的大都是80、90后,他们对薪资待遇要求相对较高,而且要求餐饮单位提供“更多”的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这对餐饮行业来说是一道非常“难解”的题。同时,他们对尊严及自我价值体现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服务行业已很难满足他们。
人力资源分析人士认为:现在适合做服务员的这一代人和正在从事餐饮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无论是生活条件、文化程度,都普遍比上一代强,因此他们希望寻找更具挑战、更具回报的工作,“端盘子”离他们的生活目标太远。
“新的难找,老的难留”
该思考如何“把根留住”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为了留住人,餐饮企业也“一直在努力”——有的从服务员中提拔中层管理人员;有的餐饮企业坚持准时发放工资,做到赏罚分明;有的餐饮企业淡季的时候决不轻易炒人,组织他们进行培训……
采访中,人力资源分析人士认为,在服务员难找的情况下,餐饮服务行业应拿出更多的激励措施,如休年假、加工资、工龄工资等,都是很好的激励制度。同时,企业可结合员工职业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如从餐饮服务岗位走向餐饮管理岗位等,用上升空间吸引应聘者等等。还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尊重服务员,尊重他们的劳动。
随着年底服务业旺季到来,餐饮业的用人缺口会更大,专家建议企业多储备兼职人员或适当降低劳动强度,并把服务员的年龄适当放宽都是可行之举。新的难找,老的还难留,服务员已经成为流动性最大的一群就业者与求职者。如何“把根留住”,不同的企业该想想咋使出不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