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州古塔
三塔沟
1400多年前,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契丹。公元916年,骁勇善战的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公元947年,改国号为大辽。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
历经千年风雨,俱往矣,神秘的契丹民族早已销声匿迹,但他们留下来的座座辽塔,仍在诉说着大辽曾经的辉煌。
全国现存80座,辽宁分布51座
据了解,目前全国现存体量较大的辽塔约80座,主要分布在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山西等地。辽宁地区现存的辽塔,数量居全国第一。
辽宁,正是当年契丹民族横刀跃马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如今,在这片土地上,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辽塔40处,按单体计算总计51座。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6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座。从地域分布看, 51座辽塔分布在省内9市(沈阳、大连、鞍山、锦州、阜新、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
文物保护专家介绍,辽塔装饰性比较强,具有民族特点。辽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檐、塔刹等部分组成。塔座部分的须弥座由莲花台组成,须弥座的壶门内一般雕有伏狮和吹、打、弹、唱、舞各种形态的伎乐人,一般以乐师为主,有的穿着民族的服饰。外侧雕供养人、动物、花卉、行游等图案;塔的转角都雕有力士;而塔身一般雕有座佛,两侧有肋佛(菩萨)、飞天、宝盖等;塔檐一般有9至13层,塔檐束腰处镶嵌铜镜;塔刹由刹杆、宝盖、宝珠、宝葫芦等组成。
辽塔是辽代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作,是研究我国东北乃至北方地区历史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和古代建筑技法的重要依据。
阜新现存3座,可考曾有16座
《阜新史稿》记载:1、懿州塔:位于阜蒙县塔营子镇懿州古城内,塔高38米,为八角十三阶密檐式青砖佛塔。第一层塔檐下有砖雕斗拱,塔身用半圆砖砌出八角柱,使塔身显得浑厚高耸,塔身每面都有佛龛,佛像千姿百态,形象逼真。1963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完好。
2、塔山古塔:位于阜蒙县十家子镇塔山屯山顶,始建于辽会同元年( 984年),其结构为砖筑八角九阶密檐式塔。塔高28米,塔身为两层,图案装饰集中在第二层。1973年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完好。
3、塔子山古塔:位于阜蒙县红帽子镇政府所在地西北部山坳中间,附近的塔子山村由此得名,始建于辽圣宗年间,塔高35米,为八角九阶密檐式砖筑空心佛龛塔。1985年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完好。
4、成州古塔遗址:位于阜蒙县红帽子镇成州古城遗址内,上世纪60年代破毁,塔基地宫出土了金塔、银塔等珍贵文物。
5、半截塔遗址:位于阜蒙县大巴镇半截塔村西北山岗上,为青砖建筑的八角密檐式佛塔,名为“佛身感应舍利塔”,建于辽道宗耶律弘基大安八年( 1092年),“文革”中被毁。
6、三座塔遗址:位于阜蒙县大板镇三塔沟村深山丛林中,三座佛塔呈“品”字形排列,上世纪60年代被毁。
7、塔子沟古塔遗址:位于太平区水泉镇塔子沟村,坍塌于清宣统年间。
8、广民古塔遗址:位于阜蒙县务欢池镇广民村,建于辽道宗寿昌元年( 1095年),“文革”中被毁。
9、蜘蛛山古塔遗址:位于阜蒙县蜘蛛山乡塔子沟村,旧《阜新县志》记载“早年被毁”。
10、白山院古塔遗址:位于阜蒙县富荣镇贝力房村白山院遗址,建于辽道宗清宁四年( 1058年),早年被毁。
11、建福寺古塔遗址:位于阜蒙县旧庙镇海力板村,早年被毁。
12、福兴地古塔遗址:位于彰武县前福兴地镇福兴地村,早年被毁。
此外,我市业余考古学者罗显明考证认为,我市境内的辽代佛塔还包括位于彰武县四堡子乡境内的壕州古城辽塔以及位于阜蒙县大五家子镇高束台塔园子的辽塔,总计16座。